电机车

您知道高铁是用电机驱动的吗为什么列车不用

发布时间:2025/2/10 16:49:07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在汽车全面转型电驱的过程中,很多比较喜欢“抬杠”的燃油车爱好者就会“开杠”了,遇到过的类似问题包括火车、飞机、轮船为什么不用电,单单让终端能耗最低的汽车用电?其实各类交通工具中除了飞机不适合用电以外,其他交通工具不仅更适合用电驱、而且早已经大范围普及。高铁动车地铁云轨特种车型与船舶舰艇这些交通工具都是电驱,包括对续航时间或里程没有要求的无人机也是电驱,是不是很意外呢?咱们的高速铁路时速可以超过km/h,超高效率与超大运力只适合用电驱;如果用柴油或者汽油机的话,撇开NVH不谈,相信高铁的乘坐成本会是飞机的N倍,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来算一下高铁电驱的运行成本吧。列车在时速超过km/h的状态中,每小时的耗电量会在-kwh之间;按照一组8节车厢为参考,核载人数基本在个左右,那么取kwh/km为参考、单人百公里电耗为会在7.5kwh左右,当然随着技术的一步步提升、现阶段可以低至单人3-5kwh/km,这是个什么标准呢?咱们就以汽车为参考吧,一辆中型电动汽车以km/h的车速巡航时,电耗会在20kwh/km左右;五座车平均到每个人则为4kwh上下——如果汽车同样以km/h的时速行驶,耗电量可以增长7~8倍,也就是说高铁的实际成本竟然要比电动汽车1/8左右哦,那么如果用柴油或汽油发动机驱动又会时多少呢?先算汽油机吧,3kwh=1L,也就是说高速km/h的汽车耗油量是「20kwh÷3≈6.66L/km」,单人百公里油耗为1.;按照八倍标准计算则为10.L,核载人的列车则为百公里.2L!……然而这个标准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电机和内燃机的热效率压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内燃机的热效率概念,内燃机的最佳热效率即便有40%,但却只能在很窄的一个转速区间内达到峰值,随着转速的波动、平均值基本连30%都做不到;然而电机不论是交流异步还是永磁同步都能超过80%,目前最高标准的永磁同步电机已经超过97%,也就是说电机的动力损耗会比内燃机驱动低2~3倍,反之也自然要高出两到三倍——那么按照上述标准计算的.2L/km的油耗,实际会在-L/km区间波动,这是个挺好玩的数据。因为即便按照最低标准的汽油来计算,就算每升六块吧,单人百公里油耗设计在2.-3.L左右;每人百公里的成本会是15.98-23.97元左右,这个成本比飞机的单座成本高出接近50倍。然而使用电机驱动并消耗电的话,在电的价格有优势的前提下,成本反而比飞机低超过十分之一,比燃油动力汽车低~,比大型客车也要低几倍,列车还会考虑用油吗?柴油机的热效率只是比汽油机略高,但是这种发动机又有一个绝对无法改进的缺点——转速低。柴油发动机比汽油机省油,但节油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压燃技术或者高压直喷;核心是控制柴油机的转速,比如家用代步汽车的汽油机转速可以达到rpm左右,柴油机到转上下就算极限了。转速×扭矩÷×1.36=马力,马力越大车速才能越高;柴油机被严格限制了转速则无法实现大马力,这种发动机只是低转速起步的爆发力(扭矩)较大而已。所以柴油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加速感非常差,以柴油为主的载重卡车和客车的限速也只是在80-km/h区间;那么这样的发动机用于驱动货车,充其量只能是绿皮车的速度标准罢了,综合超高的能耗成本自然不会被采纳,然而这还只是原因之一、磨损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01「内燃机」的使用寿命均偏短

车用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内燃机,这是一种在机体内部气缸燃烧产生热能,通过机械结构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运行的基础是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转以推动曲轴运转,活塞与气缸的磨损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扭矩压榨越大磨损越严重。列车这种金属巨兽的总质量大的夸张,想要起步就得有超大的扭矩,所以使用柴油机也需要极限压榨动力;结果是气缸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异常的高,机油的润滑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磨损程度加大、密封件老化速度加快,结果必然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非常短。然而电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因为电机的结构非常简单,转化动力依靠电而不是热能;运行中没有夸张的高温和高压,定子和转子并不接触,而是悬浮状态即可输出动力。电机的使用寿命不是内燃机可比的,那么从用车成本的角度分析自然也会选择用电。重点:电机既然没有磨损问题,转速自然可以非常高;转速高则功率马力大,车辆才能有足够高的极速。其次列车的供电网的电压和电流都是非常夸张的,国内采用的技术标准是单相2.5kv;高电压强电流可以给电机瞬间输出非常强的电流,在电机内部结构中形成的电磁场也会最强,磁极互斥是电机转化动力的方式,那么起步瞬间即可以超大电流形成超大扭矩,其爆发力也不是内燃机可比。所以总质量过大的交通工具都会选择电机驱动,列车顶部的电网是「驾控接触网」(供电网),车顶可以升起的叫做(充电弓);当受电弓搭上接触网即可获得电流,列车本身只有些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储能电池组,没有动力电池组,不过在普及阶段中的云轨是有动力电池组的,在电网断电后的车载电池组至少能让列车进站。

02汽车的“电动化”初衷

列车等交通工具使用电驱,初衷当然有节能减排和控制运输成本;其实汽车更需要实现电动化,因为汽车单个终端的能耗虽然低,但架不住保有量逾破3亿。基数大耗油量其实也非常夸张,曾经粗略计算过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标准大约为西湖库容的4~5倍;这要转化为电的话,可以说会是个天文数字。然而电能是可以再生的,通过水力、风力、潮汐、地热、光伏等清洁方式均可发电,核能和传统火电也要比汽车排放标准清洁太多,而且发电效率也不是内燃机可比;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均不可再生,所以减少常规能源消耗、转向可再生电能则是刚需,即便从碳排放与环境生态的角度分析也有刚需。综上所述,汽车电动化已经是各类交通工具中的最后一环,可以说已经有些起步过晚了;至于电驱之后的汽车体验也不用担心,用电驱的车辆只会让驾乘体验越来越好,这种没有振动的发动机没有噪音、没有高温的发动机会感觉更舒适,同时没有磨损问题的发动机(可忽略不计)也有超长的使用寿命,重点是不需要频繁的更换机油以增加用车成本。最后在了解一个冷知识吧,电机其实不需要变速器,只需要“减速器”;曾经研制过柴油机驱动的列车,但是因适用的变速器体积非常庞大(占用一节列车),而且柴油机扭矩太大很容易扭断传动轴。结果是试制车辆问题频繁而被淘汰,后期即便有些装备柴油机的列车,实际也是柴油机发电再使用电驱的增程式列车;不过增程技术只是在架空接触网技术没有成熟之前的过渡,就像是动力电池的成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汽车也有增程式选项是一个道理,在电池成本下探之后、所有混动和增程车辆都会像淘汰柴电列车一样被淘汰了。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9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