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前景 >> 为啥日本和欧洲掌握电车核心技术,却不碰电
电动汽车(EV)是指以电能为动力,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运行的汽车,具有高效节能、零排放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的追求,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然而,与中国相比,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却显得相对落后,尽管他们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为什么日本和欧洲掌握电车核心技术,却不碰电车?他们的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原因是什么?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35%,新车渗透率达到18%。其中,中国是绝对领导者,占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60%以上的份额,约为万辆,新车渗透率达到35%。而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则相对较小,分别为77万辆和万辆,新车渗透率分别为2.1%和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和渗透率都远低于中国,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不够活跃,但他们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却有着不俗的表现。电动汽车技术的核心在于“三电”系统,即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和电控系统,这三个系统构成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在这三个系统中,电池系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安全性和成本等性能指标。目前,电动汽车所用的主流电池是锂离子电池,而日本和欧洲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和产业方面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日本是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之一。日本拥有松下、日产、丰田等多家知名的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他们在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截至年底,日本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专利申请量中占比达到35.8%,高于中国的25.6%和美国的15.4%。日本还在积极推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如全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欧洲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和产业方面也不甘落后,近年来加大了对电池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欧洲拥有宝马、大众、奔驰等多家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他们在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也有着不少成果。欧洲还有法国的SAFT、德国的BMZ等多家专业的电池制造商,他们在电池的设计和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欧盟还在年启动了欧洲电池联盟(EBA),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从原材料、电池生产、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提高欧洲在电池领域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虽然日本和欧洲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但他们的电动汽车市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与他们的政策和消费者偏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政策方面来看,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政策相对较弱,没有像中国那样给予电动汽车足够的扶持和激励。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或传统的燃油汽车。
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政策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贴力度不够。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补贴力度都不及中国,导致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消费者。例如,日本的电动汽车补贴最高为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而中国的电动汽车补贴最高为5.5万元。欧洲的电动汽车补贴也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补贴标准和方式有所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充电设施不足。日本和欧洲的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电动汽车的充电便利性和可靠性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截至年底,日本的充电桩数量约为3.8万个,而中国的充电桩数量约为63.6万个。欧洲的充电桩数量约为23.8万个,但分布不均,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充电桩数量远低于电动汽车保有量。
碳排放标准不严。日本和欧洲的碳排放标准相对较宽松,没有像中国那样给予传统的燃油汽车足够的压力,导致电动汽车的环保优势不突出,难以吸引消费者。例如,日本的碳排放标准是每公里克,而中国的碳排放标准是每公里95克。欧洲的碳排放标准是每公里95克,但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实际的碳排放水平高于标准。
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疑虑。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一定的担忧,他们认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足,充电时间过长,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容易发生故障或爆炸等问题。这些疑虑影响了他们对电动汽车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偏好。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混合动力汽车,即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汽车,因为他们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既能节省油耗,又能保留燃油汽车的驾驶感受和便利性。这些消费者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折中方案,能够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忠诚。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对传统的燃油汽车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忠诚,他们认为燃油汽车是汽车文化的象征,是驾驶乐趣的来源,是品牌价值的体现。这些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创新和变革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抵触和反感。
综上所述,日本和欧洲掌握电车核心技术,却不碰电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他们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和渗透率远低于中国,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导致他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他们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方面,而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突破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导致他们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和优化受到限制。
他们的电动汽车政策相对较弱,没有像中国那样给予电动汽车足够的扶持和激励,导致他们的电动汽车价格优势、充电便利性和环保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他们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疑虑,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偏好,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忠诚,导致他们的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不高。
因此,如果日本和欧洲想要提升他们的电动汽车市场和产业,他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大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开拓和推广,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强对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和充电时间,提升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加强对电动汽车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和充电设施建设,提高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和充电便利性,提高电动汽车的环保优势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电动汽车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电动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降低电动汽车的疑虑和抵触,提高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和忠诚度。这样,日本和欧洲才能真正利用他们在电车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为全球的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