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车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揭

发布时间:2025/7/22 18:24:25   
雷安萍个人简历 https://m.39.net/pf/bdfyy/zjft/

1月13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四川省总工会承办的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四川成都揭晓50名入围人选,并录制发布仪式。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于年9月启动,组委会办公室综合考虑个人贡献、行业工种、群众声誉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来自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个产业工会的50名优秀工匠入围。入围人选均为一线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覆盖制造业、能源矿产电力、建筑业、交通运输、农业、水利、气象、民航、金融、工艺美术、纺织、文物修复、人工智能等行业,既有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建设中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又有传承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人才,均具备省部级及以上的劳动模范或“工匠人才”称号等荣誉基础。为弘扬“三个精神”、提高工匠礼遇,本次发布活动精心设计了系列配套活动。50名入围人选走上红毯接受鲜花礼赞,到访三星堆博物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地,深入体验四川工匠文化。“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始于年,至今已是第五届。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发布仪式将择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届时将正式揭晓从50位入围人选中产生的10位年度人物。张帅坤亮相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工匠红毯”环节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共50人,排名不分先后)

荣彦明 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精轧操作工

彭菲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

李刚 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业部元通分厂电气设备维修工

张雪松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机械钳工

王文胜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副主任

郭晋龙 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变电维修高级工程师

王刚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厂铣工

杨永修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集团首席技能大师

董礼涛 哈电集团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动装分厂铣工

杨戌雷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

陈亮 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班长

孙景南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

徐川子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滨江供电分公司服务拓展班班长

罗明浩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沈飞 马钢轨交材料有限公司车轮车轴厂生产协调员,技能大师

陈建林 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精密总装车间主任

陈照春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创团队负责人、国家特种设备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副主任

王小颖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级专业师

钟福洪 景德镇市御窑陶瓷研究所副所长

王一君 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总工艺师

王晓菲 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

陶留海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副班长

胡洪炜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班长

张帅坤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直径盾构机项目组长

郑丽香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数据中心元器件数据部主任

池昭就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钳工首席技能大师

李治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气田总监

刘源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

刘时勇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铆装钳工首席技能专家

崔兴国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安装高级主任操作师

祁连素 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地质大队)副院(队)长

李辉 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职工

孙鸿雁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克坚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王魁元 西北工业大学第研究所钳工

樊再轩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馆员

史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采油班长

郭从喜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张国云 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超高压生产中心工艺技术员

练文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研究室主任

景生启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电力机务段机车主控司机

揭裕文 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

马立项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首席专家

吴顺清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宋涛 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保障部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王登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潘从明 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

王曙群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

李现臣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管理局腊巴山风电项目部项目经理

许映龙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帅坤

●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首届湖湘工匠提名奖、全国首届盾构工匠等荣誉。

麓山脚下,湘水之滨,素称“工程机械之都”的湖南长沙,一排排鲜红色钢结构厂房鳞次栉比。每年,大大小小的盾构机从这里出发,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然而,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荒芜的鱼塘。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的“安家落户”,就如一襟起于青萍之末的风,和着中国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脉动,掀开了国产盾构机自主创新的新篇。

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是见证并推动国产盾构机发展壮大的一员。作为自主创新的坚定实践者,一路走来,张帅坤就像一台穿山掘地的盾构机,在国内研发空白、行业前景未明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泥水平衡盾构机自主研发的“深幽隧道”,13年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在一次次技术升级和工程突破中,带着团队“掘”出国产盾构机的广阔前景,也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从操作到研发,矢志掌握核心技术

有一种虫在啃食木头时,一边向前钻,一边在孔壁上分泌液体形成坚韧外壳,起到支撑保护作用——这就是盾构机掘进隧道的原理。

盾构机是集机械、电气、液压等技术于一体的大型高端装备。它可以一边挖掘隧道,一边铺设管片,实现隧道主体结构一次构筑成型,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快速、优质高效等优点,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

然而,如此重要的装备,在我国过去只能依靠进口。

年,张帅坤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一家铁路隧道施工单位,负责管理、租赁国外引入的盾构机。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轻松、待遇丰厚的工作,但张帅坤却觉得十分“煎熬”。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张帅坤监管的进口盾构机一旦发生故障,只能请求外方帮助。这样一来,不但费用昂贵、维修周期长,而且外方也不会透露故障原因和解决办法。

每当这个时候,跟在外国技术人员后面负责签单的张帅坤,犹如面对一堵密不透风的高墙。渴望研发出国产盾构机的强烈愿望,惊涛拍岸般激荡在他的胸膛。

要研发,就要先学懂弄通。年初,张帅坤主动请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担任盾构机司机,并且不要额外工资。在同事和亲友不解的目光中,他义无反顾走进钱塘江底的隧道工地,成为一台进口盾构机的主司机。

隧道里阴暗、潮湿,机器运转产生的高温让人汗流不止,很多人不愿意做这份工作。农村长大的张帅坤,打小割麦子、挖红薯、收花生……地里农活都干过,他能吃苦、不怕累,值班时在隧道里高强度工作,下班回到宿舍还继续研究图纸。

一年多时间,张帅坤终日在见不到阳光的隧道里开着盾构机。直到掘通米的“钱塘江第一隧”,他迎来了人生的“曙光”。根据实操经验,张帅坤所作有关盾构机施工的论文,在业内获得认可。更重要的是,一年多的磨砺让他几乎摸透盾构机的每个零部件,也让他有信心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年,张帅坤加入刚组建不久的铁建重工,这个不引进国外盾构技术的企业,与他的志向不谋而合。

张帅坤来自机械专业,他积极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请教,拓展知识面。不会画图,他就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练,盾体、主驱动、拼装机……每一个部件,从二维转为三维,他画了一版又一版,每天忙到凌晨才离开单位。

凭借以往操作盾构机的经验以及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年,张帅坤带队研发的首台国产6米级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行健号”成功下线。

这是团队第一次研制出用于工程实际的盾构机,要在浑河河床13米以下进行施工。团队成员范瑞强回忆,初期的掘进很辛苦,张帅坤带着团队一点点磨合,最终盾构机连续掘进米,超前完成任务。这是国产盾构机首次穿越浑河,为张帅坤带着团队继续自主研发提振了信心。

从小盾构到大盾构,攻关铸造“国之重器”

张帅坤团队研制的“行健号”最先投用,但他们涉足泥水平衡盾构机研发在更早之前。当时,一个项目施工面临兰州黄河底部富水全断面漂石地层的情况。过去在类似地层的隧道掘进中,进口泥水平衡盾构机因无法排出其中的大粒径卵石“吃尽苦头”,专家断定这类工程不能再用泥水平衡盾构法。

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张帅坤团队临危受命,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破排大粒径卵石,关键在于环流系统。第一次担纲技术带头人,张帅坤买来大量关于流体输送力学的书籍,仔细查阅。长沙到兰州多公里的距离,4个月时间,他往返20多次实地考察;为研究透彻,把五六公斤重的大石块一路抱回来……终于,通过创新性采用双采石箱、二次破碎等技术,张帅坤带着团队实现国产盾构机穿越黄河底部的目标,破解了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全断面大粒径漂石地层中施工的难题。

小盾构、大盾构、超大盾构……盾构机直径越大,制造难度越大。随着京哈高铁京沈段施工的推进,张帅坤和团队迎来全新挑战——研制2台直径10.87米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这是第一次做大直径盾构机,张帅坤压力巨大却斗志昂扬。从长沙到北京,他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考察、研讨。婚期临近,他抽不开身回家筹备。直到一次出差路过河南老家,他才用半天时间把婚礼仪式“顺便”办了。

为保证生产质量,设备生产期间,张帅坤把自己的办公室从技术楼搬到了生产车间,这样遇到问题他能第一时间得知并予以解决。

为保证制作精度不受工件直径大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专用机床,通过固定工件移动机床的方式保证质量。为提升大盾构对泥浆控制的灵敏度,他们采用气压的方式,实现对阀门高精度的联锁控制……大半年时间,2万多个零部件一点点生产、组装起来,张帅坤带领团队生产出高铁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望京号”。

年,“望京号”成功下线,掘进时地面沉降仅0.68毫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年,团队研发的铁路双线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中原一号”顺利始发,开挖直径达12.81米。自此,“洋盾构”独占我国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领域的局面一去不返。

16米级超大直径、米整机长、吨总重量……年,张帅坤带领团队,仅用7个月研制出目前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这台涂装着国粹京剧脸谱的超大盾构机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从国内到国外,匠心擦亮民族品牌

盾构机是定制化产品,每一台都要结合工程实际单独设计。为深入了解地质和施工情况,每个月,张帅坤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他的办公室的角落里总放着装有日常用品的行李箱,以便他随时出发。正是与施工现场的紧密结合,年,张帅坤研制成功国产盾构机常压换刀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

年,张帅坤团队研发的盾构机走出国门,远销韩国、印度、意大利等地。

走出去就代表国家的形象,张帅坤在技术把关上更加高标严管。面对外方的质疑,他根据工程和技术实际,制订适宜的设计方案。盾构机上空间狭小,有的通道仅毫米,张帅坤爬上爬下,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件,就连盾构机尾部出渣管道的布线,都坚持横平竖直、简约美观……近乎苛刻的要求,让国产盾构机这张名片在海外越擦越亮。

年,印度一次性引入5台张帅坤团队研制的盾构机。为保障施工安全,团队成员疫情期间仍坚守在异国他乡提供技术服务,张帅坤则在国内配合做好整体把关。半年时间,他们的盾构机在同期项目中最先实现贯通。

虽然早已不是盾构司机但张帅坤奋进的“刀盘”从不停歇火车头奖章、全国首届盾构工匠……一项项荣誉记录着张帅坤奋进的足迹也彰显着我国轨道交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的决心和实力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3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