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资源 >> 电汽大事件1026km续航纯电SUV,2
创记录:现代KONAEV满电续航行驶公里
日前,现代汽车在德国的劳西兹林赛道对三辆KONAEV(国内为昂希诺纯电动)进行了续航里程测试。
官方称,测试车辆为原厂状态,空气动力学、驱动系统等部分均未经过改动。
最后,三辆车充满一次电分别行驶了.7km、.1km和km,超额完成单次充电行驶里程满公里的目标。
据报道,试驾车手为降低KONAEV的电耗并增加其行驶距离,在29℃的天气下并未启动空调,并关闭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唯一开启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必须打开的日间行车灯。
这次测试中,KONAEV配备容量为64kWh的电池组,采用尺寸为/55R17的NexenNFeraSU1低滚动阻力轮胎。
另外,为模拟欧洲市区交通,车辆以29-31km/h的平均时速行驶,最终车辆在还剩余3%的电量时,仍继续行驶了20多公里。
根据欧盟的测试标准,现代KonaEV的能耗效率是14.7kWh/公里,也就是每度电可以跑6.8公里。
但是在这次测试中,三台车的能耗竟然分别达到了每百公里6.28kWh、6.25kWh和6.24kWh,换算下来每度电可以跑16公里。
整个测试耗时三天,并且经过多次驾驶员轮替,事实上每台车总计换手12次。
关键就在于每次驾驶都必须全神贯注在他们的右脚上,才能完美控制电门与煞车,让能量回收发挥到极限。
百公里加速2.2秒:HyperionXP-1氢燃料电动超跑
美国初创公司Hyperion公布了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超跑XP-1的相关信息。
续航km,0-96km/h加速2.2s内,最高时速达km/h。
新车使用碳钛单壳底盘,钛合金车身,储氢罐采用碳纤维材质,整备重量控制在kg以下。
XP-1搭载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四个车轮,传动系统匹配的是3速变速箱,将于年在美国开始生产,计划制造台。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拱形的进气格栅,两侧导流孔造型犀利,隆起的轮眉以及车身侧面的一体式扰流板均展现了超级跑车的气质。
内饰部分,新车采用碳纤维材质运动座椅,并有手工缝制皮革包裹,V型翼门的灵感来自“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动力上,XP-1搭载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四个车轮,传动系统匹配的是3速变速箱,0-96km/h加速用时在2.2s以下,最高速度可达km/h。
HyperionXP-1将会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包括氢气系统、发电技术和高性能材料。
新车将于年在美国开始生产,计划制造台,价格信息尚未公布。
捷豹路虎计划研发氢能SUV:年量产
最近,捷豹路虎正在进行一个氢能研究项目,内部命名为宙斯。
该项目主要基于现有型号的燃料电池,开发氢能动力。
如果研发成功,将在下一代揽胜极光上使用,并在以后上市和销售的车型中推广。
此外,该项目还将获得英国政府万英镑(约合4.61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支持。
英国政府此前宣布,将在年或更早之前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英国电动汽车协会也建议英国政府在年之前提前实施禁令,并引入报废计划、补贴、贷款和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以鼓励更多车主转向电动汽车。
这个由路虎,捷豹,提出的氢能项目可以推广这个计划,并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替代的电力系统。
氢能汽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它通过内燃机燃烧氢气来发电和驱动汽车。
另一种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氢或含氢物质在燃料电池中与空气中的氧反应,产生电力来驱动马达,然后马达驱动汽车。
简而言之,氢能汽车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
说到氢能源汽车,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氢燃料技术。
早在年,丰田Mirai就推出了以高压氢气作为动力的概念车。
今年年初,丰田发布了第二代Mirai量产版官图,新车续航里程达到km,或将于年底在日本、北美及欧洲等地开始销售,可以称之为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但近年来,氢能汽车发展迅速,尤其是商用汽车、物流配送、公共旅行等领域。
据统计,年至年,中国氢能汽车销量已从10辆增长到多辆,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旦技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氢能汽车将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的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解决充电焦虑: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万台
截至年7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万台,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
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6.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6万台、直流充电桩24.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台。
从年8月到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0万台。
截止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万台,7月数量同比增加27.6%。
从地域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的特点依然存在。
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这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1%。
从子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公共收费基础设施运营商的集中度很高。
截至年7月,中国充电运营企业运营的充电桩有8个,占总数的88.6%,其他运营商占总数的11.4%。
而TOP3的运营商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6.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3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
受疫情影响,今年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2万台,同比下滑了49.9%。
不过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只会增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