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资源 >> 电力无法大量储存,中国电网每天发这么多电
现代生活中,电能已经成为我们无法离开的重要能源之一。无论是照明、电脑办公还是休闲娱乐,电能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水之外的第二大生命源泉。
电能的产生需要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比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风能发电等。其中,火力发电是电能的主要来源。转化后的电能通过供电局进行配电供应,几乎可以随时供应给每户家庭。
电能与水能一样,几乎时刻都在源源不断地供应。当不需要水时,我们可以通过水阀阻止水流,这样未使用的水就会积累在一些储存渠道中,以备下次使用。
然而,电能是通过转化而来的,如果我们不使用它,是否会消失呢?如果电能消失,就会产生巨大的浪费,对节约用电的倡导也将失去意义。那么每天供应给我们的大量电能,未使用的部分都去哪儿了呢?
为什么不把剩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呢?物理学解释了电流产生的过程:电流实质上是电路中电子的移动。这意味着,只有在我们需要用电时,将设备连接到电源上,电流才会产生。如果设备不工作,电流也会消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电能储存在一个空间内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电能是否真的无法被储存呢?当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充电宝、各种类型的干电池以及充电电池等都证明了电能是可以储存的。
根据统计数据,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高达亿千瓦时,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不同的幅度增长。虽然我们可以举出一些电能储存的例子,但与供电局相比,这些蓄电池所能容纳的电量简直微不足道,几乎不可能依靠这种方法大规模存储电能。
如何解决电量过剩?既然电量无法大规模储存,我们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控制供电量。
所谓控制供电量,并不是每天估计要转化多少电能的意思,而是指我们需要多少电,系统就提供多少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入电网后采用的是交流电,除了西电东输项目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外,从发电、输配电到用电的过程都采用交流电。
为了确保各个环节能够正常协调运行,我国规定了交流电的频率统一为50赫兹。这样一来,接入电网的发电机都保持了相同的运转节奏。那么,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以一组灯泡为例,当有很多人同时使用电时,电压会下降,灯泡会变暗;反之,灯泡会更亮。这是一种危险情况,用电量的下降导致发电机转速增加,如果电网没有设置保护装置,连接的设备就会在高压环境下运行。
因此,电力系统具备自我调节的机制。电网有专门负责调频的调控机组,一级调频和二级调频分别用于适应系统频率的变化。
一级调频是由机组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干预。它具有调节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但可调节的范围相对较小。
二级调频则由专门的机组在电网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目标性调频。它通过实时的电量需求调整运转方案。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自动调频技术,通过发电厂与调度中心的自动装置随着系统频率的变化自动调整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以保持系统频率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是世界节电日。在这一天的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会举行停电一小时的活动,全国范围内的用电量会直接锐减。此外,近年来全球呼吁节约用电,部分地区的用电量逐渐减少。面对这种情况,调频机组会立即作出反应,减少负荷,以保持电网的正常电压和频率。
开发大容量储电供电局的运作原理让我们了解到,即使调控再精准,也难以避免电力的浪费与损失。长期下来,这种浪费积累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与欧洲一些国家相比,他们的灵活电源占比高达4%,而我国仅为不到6%。
然而,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能够储存电能的方法。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占比较高的储能系统之一。它的原理是将地势低的水库中的水引入地势高的水库中,通过存储势能来间接存储电能。这种转化率大约为四分之三。
然而,抽水蓄电站并非随意建设。在选择地势、规划建设方面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此外,这种储能方式对能源的损耗也相对较高。
除了抽水蓄能,我国还在研究电化学储能的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功地采纳了这种储能方式。电化学储能不仅使用时间更长,而且制作成本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少。
结语:虽然供电浪费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努力减少这一部分的浪费。同时,科研人员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尽管我们似乎无法在供电方面提供直接的帮助,因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但在使用电能时,我们仍然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环境做出一点贡献。通过节约用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