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车

万字长文解读美国芯片往事美日之争下,中韩

发布时间:2022/12/1 23:58:03   
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导读:,“芯”事重重。

作者:魔铁

编辑:李海丹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qqtech)

01

写在一美元上的风投协议

年1月24日,早晨。

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科拉门托北部的亚美利加河。一位木匠詹检查锯木厂水道时,无意中在河床上发现金黄色的金属片。锯木厂老板仔细鉴别后认定,这是纯度达23K的黄金。发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美国西部淘金热潮由此兴起。

淘金热潮让美国收获了超过吨黄金,吸引了大约30万人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但和百年后的淘金热潮相比,这一波浪潮顶多算一朵小小的浪花。年后,始于半导体的投资创业热潮,将北美洲这个农业国,推上了全球科技霸主的位置。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席卷全球的半导体巨潮,最初发端于一个普通稀松的求职帮助。

那是年6月的一天,美国纽约的投资银行海登斯通刚入职的新人阿瑟.洛克,收到老板阿尔弗雷德.科伊尔转来的一封信。写信人为尤金.克雷纳等7人,他们在信中请求海登斯通帮助寻找一家有志于进军硅晶体管业务的公司,如果这家公司能雇佣他们7人的话,他们保证在一年之内交付扩散型硅晶体管。

这七人是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核心员工,包括后来“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

他们写信向海登斯通求助,原因是他们认为老板威廉.肖克利是个糟糕的管理者。

彼时的肖克利在科学界可谓大名如雷贯耳,他是晶体管的共同发明人,二战末期曾促使美国政府停止对日本的“没落行动(OperationDownfall)”,放弃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转而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结束战争。

肖克利因此获得当时美国战争部长罗伯特.帕特森授予的特殊贡献勋章。

但真正让肖克利声望暴涨的,是在贝尔实验室时期的晶体管共同发明人的身份,他因此获得晶体管之父的称号。但肖克利因为与同事关系糟糕,在贝尔实验室升职无望,便辞职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创办肖克利实验室,发誓要赚一百万美元,狠狠打脸贝尔实验室。

为招聘到全美最聪明的人,肖克利开出美元的月薪(超过贝尔实验室),还以代码的形式发布招聘广告。

肖克利如愿以偿招到“博士生产线”,其中包括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但肖克利缺乏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对管理技巧又一窍不通,是“一个(科学上的)天才,又是一个(经营上的)废物”。

一次女秘书的手被门把手刮破,他便认为是下属中有人故意谋害,动用测谎仪来找出幕后“真凶”。但让摩尔等人决心出逃的不仅仅是公司管理混乱不堪,还有发展方向的无序随意。

当时市场正处于晶体管替代真空管的转折时期,市场的主流是昂贵的锗晶体管,肖克利实验室的愿景是量产出便宜的结型硅晶体管,替代锗晶体管,拿下美国军方的订单。但公司正式运营后,肖克利却不断抽调生产资源,为自己完成学术任务。经营方向的摇摆,使得公司正式运营一年半后,没有如期推出量产产品,这使博士员工们非常失望。

摩尔等七人认为,自己拥有制造扩散硅晶体管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而晶体管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因此他们应该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去意已决,摩尔等七人写信到海登斯通求助,机缘巧合,信转到31岁的职场新人阿瑟.洛克手里。洛克不久前靠投资晶体管企业大赚了一笔,他没有答应给这7人找工作,而是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创建自己的公司?”七人被吓了一跳,洛克给他们上了一堂投资创业课后,他们又拉来摇摆不定的罗伯特.诺伊斯。

于是,洛克拉来自己的老板科伊尔,与摩尔等8人确定成立一家生产扩散硅晶体管公司。会议结束后,洛克掏出一叠1美元的钞票,10人分别在钞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算是签署意向协议,然后每人保存一张钞票。当然,协议内容由双方口头约定。

风险投资史上最奇葩的协议书就此诞生。

年9月18日,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人类历史上10个最重要的日子的一天里,罗伯特·诺伊斯连同其他七位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同事集体向肖克利递上了辞职信。肖克利当时大发雷霆,将这八个年轻人痛斥为“八叛逆”(traitorouseight)。这一“八叛逆”的名号成为硅谷传奇的一部分,“叛逆”也作为硅谷文化被一代代传承。

“八叛逆”分别是:罗伯特·诺依斯(RobertNoyce)、戈登·摩尔(Gordon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Blank)、尤金·克莱纳(EugeneKleiner)、金·赫尔尼(JeanHoerni)、杰·拉斯特(Jay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Grinich)

年8月,经过一个月奔波后,洛克拉到富二代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Fairchild)的投资。费尔柴尔德的父亲老费尔柴尔德是IBM 的个人股东,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笔财富,本人是技术爱好者,又有投资科技公司的成功经历,因此与洛克一拍即合,确定成立仙童半导体公司。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成立,等于硅谷的胚胎开始成形,标志着野蛮生长和破坏式创新的开始。

02

野蛮生长的硅谷

在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之前,严格来说,美国还没有成型的风险投资。进入半导体产业一般是通过企业转型,德州仪器之前是做采油设备的,后来转型半导体;或者像IBM、摩托罗拉,半导体仅是其庞大业务分支中的一个部门。

但仙童半导体公司完全不一样,它是风险投资的开端,其创业团队、投资人是完全分开的,而且创业团队还持有股份。

根据达成的协议,摩尔等八人,每人出资美元,获得股,费尔柴尔德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作为出资人,将在最初的18个月提供 万美元作为仙童半导体的启动资金;如果摩尔等人不能连续3年让仙童半导体公司获得30万美元的利润,费尔柴尔德将以万美元的价格买断公司,3年之后,7年之内,买断公司的价格上升到万美元。

可以看出,这个协议能让摩尔等人放开手脚创业,如果创业失败,每人依然可以获得22.6万美元,如果创业成功,回报更多。等于创业的风险基本由富二代费尔柴尔德承担了。

费尔柴尔德承担了 的风险,回报也 。仙童半导体创办成功后,他可以最多只花万美元,就买下整个公司。

后来的发展证明,这是一个双赢的协议,仙童半导体成立仅6个月就开始盈利,费尔柴尔德赚了上亿美元。摩尔等八人,则在两年后,每人获得了25万美元的收入,是初始投入的倍。摩尔的伙伴、后来的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曾感慨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本以为这辈子只是上班挣工资的命,突然间,我们竟然得到了一家新创公司的股份。”

诺伊斯和摩尔等八人大都是小镇平民出身。来加州之前,摩尔在一家实验室研究导弹尾焰,月薪美元,诺伊斯小时候的梦想是不用捡哥哥的皮鞋穿,两个平民子弟凭借参与创办半导体企业一夜暴富,实现逆袭。

仙童半导体的成功,使硅谷进入野蛮生长阶段。

一方面,风险资本得到迅速发展,机制不断完善,资金规模不断膨胀。阿瑟.洛克借仙童半导体的成功案例,转型成为专业风险投资人,他到资金充沛的东海岸募集资本,上世纪60年代早期,仅凭一己之力,就募集万美元资金,英特尔、苹果公司都是洛克的成功投资案例。后来的 风投基金凯鹏华盈、红衫资本都在硅谷发展壮大,硅谷的风投规模也居全球首位。

另一方面,股票期权成为硅谷半导体企业的硬通货,它使普通人一夜暴富成为可能:有的秘书花几个美元行使自己的股票期权, 赚了数百万美元;一个身穿T恤、看起来很普通的年轻人,很可能是坐拥上亿美元财富的大亨。一夜之间暴发致富的故事,在硅谷每个月都会出现几十个。对此,《信使报》记者迈克.马隆写道:“硅谷聚集了巨大的财富,让人难以置信的财富,过量的财富,它们像大雨一样降落在比毛头小子大不了多少的、没有开化的工程师身上。”

资金、人才汇集到硅谷,使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在70年代就成为与汽车、钢铁齐名的美国三大支柱之一。但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坐在半导体的金山上数钱时,太平洋对岸的日本已悄悄盯上他们。

03

日本发现美国人的财富密码

美国人将半导体比喻成“工业的原油”,在日本人眼里,半导体则是“工业的粮食。”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在加强钢铁在基础工业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发展生产、振兴工业的支柱,还喊出“钢铁就是国家”的口号。

但二战之后, 爆发,日本被美国定位为“冷战最前线”,于是在技术上大力扶持,日本也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7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