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介绍 >> 硬核学院就业率9888是这样炼
5月20日
由中国甘肃网主办的
“献礼祖国70华诞·逐梦新时代”
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甘肃行正式启动
全国3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
走进甘肃省各大高校
通过深度采访展示甘肃高效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
网络媒体高校行将通过走进校园的集中采访,聚焦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以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短视频、抖音、快闪、H5、VR、图解、数字新闻、无人机航拍等形式新颖的移动端产品,实时发布活动信息,提升传播效果,形成传播“网络媒体甘肃高校行”的网上最强音。
参加此次甘肃高校行活动的有人民网、新华网、华龙网、中国江西网、中国吉林网等全国3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将先后走进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媒体人的视角挖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亮点,展现甘肃高校教育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5月20日,采访团走进了兰州大学,回顾详戳→什么情况,让全国网媒记者齐聚兰州大学?
今天,采访团来到
此次活动的第二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矿井
“矿井”中上课
仿真教学矿井
“在矿井上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过去,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采矿类专业学生都要去煤炭企业实习,学生要到煤矿几千米的深井下实训,是一件多少感到有些“怕”的事,而如今在学院自建的余平方米教学矿井里就可以上实训课,感觉完全变了。
二号仿真教学矿井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要求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解决采矿类专业学生在煤炭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等背景下建设的,其系统的完整性、环境的仿真性、装备的先进性等方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都是领先的,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开创了先河。
年7月,地下煤矿安全现代化仿真矿井实训基地在这里建成。二号仿真教学矿井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二号仿真教学矿井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该仿真矿井系统包含现代化煤矿的运输、提升、通风、采掘、安全监控等系统,为学校采矿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平台。
实训基地的建设,弥补了现有实训条件的不足,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的零对接。
“我们这个矿井除了挖不出煤,其他和真的矿井没什么两样!”教学矿井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说。
二号仿真教学矿井根据岗位特点,划分为采煤工艺实训区、综掘工艺实训区、炮掘工艺实训区、瓦斯抽放实训区、皮带运输实训区、电机车运输实训区、矿井排水实训区、拱形巷道支护实训区、梯形巷道支护实训区、矩形巷道支护实训区、巷道交叉点施工实训区、局部通风实训区等20多个实训区,并建有瓦斯煤尘爆炸实验室和煤矿安全教育实训室。
井下主要设备有:双滚筒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液压支架、综合掘进机、耙斗装岩机、空气压缩机、气腿式凿岩机、锚杆钻机、局部通风机、喷浆机、蓄电池电机车、调度绞车、回柱绞车、移动变电站、瓦斯抽放泵、矿用真空电磁开关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区域产业转型需要,对煤炭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矿类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以往学生实习实训有存在下井困难、动手机会少、职业环境缺少真实感。这些都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实习实训与能力培养要求脱节、实习实训项目与专业核心能力脱节,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钟帅说。
仿真教学矿井建成后,为改变过去实训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从合作的煤炭企业请来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井下操作的工作人员,请他们把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学校,全面真实地再现了煤矿生产中回采、井巷掘进、通风安全、煤矿机械、煤矿供电、煤矿地质、监控监测、探放水等各个生产环节。依托该实训基地构建了以仿真矿井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生产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建成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极大的促进了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有了这个教学矿井,我们的课堂就搬到了井下。我们穿着矿服、戴上矿灯下到矿井里,现场学习采煤的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知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表示。
据钟帅介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培养煤炭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高等职业院校,还依托仿真矿井完成了多项教改课题。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1项;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1项。
大坝
将“大坝”搬进课堂
水利枢纽实训中心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水利枢纽实训中心的第一部分——空腔式仿真重力坝。该坝坝体长60m、高11m,该坝充分依托我校依山而建的地势,利用上下水池的高差在水坝前形成水幕,与陶然广场交相辉映,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景观。”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水电工程系实训指导教师赵剑存站在水利枢纽实训中心前为大家介绍到。
当全国主流网络媒体甘肃行记者来到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枢纽实训中心,中心内赵剑存老师正在给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水利枢纽综合智能仿真实训平台对水资源调度过程进行控制。
据赵剑存介绍,水利枢纽实训中心被中国科技协会和甘肃省科技协会分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心分为空腔式仿真重力坝、水力发电实训平台、水利枢纽综合智能仿真实训平台三个部分,运行过程可通过两侧高清摄像机采集到中控计算机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中控计算机在LED屏幕上显示,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水利枢纽运行过程。
“在溢流坝段的外表面设计了长50米、高9米的浮雕墙,分大禹治水、李冰父子、农水应用、隋唐运河、鱼鳞石塘、水利著作、三峡电站7个篇章介绍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水利文化的熏陶。”赵剑存说到。
据了解,学校针对水电工程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夯实学生扎实的水电工程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打造了水利枢纽实训中心、水力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农业水利技术实训中心、电力实训中心4个专业实训中心。
天益馆
博物馆里做实训
气象科技综合实训中心
国内仅此一件的空盒气压计、龙卷风模拟模型、高空气象探测站……走进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天益馆,你会有一种在博物馆中上课的感觉。
展厅内,每一件展品和模型都“诉说”着古今中外的气象历史及重大事件。而兰资环气象类专业学科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实践、实习以及毕业前全仿真气象台(站)的顶岗练习。
“这里配备了27台计算机,5个气象业务平台,1个高空气象探测站。”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段云峰介绍,目前这个实训中心的气象综合业务实训平台已向气象类相关专业全面开放,还可为教职工提供科学研究数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训中心还配备了地面气象观测基准站、农业气象试验站,帮助学生们进行各类气象要素的观测,以及对农业气象要素、农作物生长条件等项目的研究和设备工作原理的学习。
“防雷”在日常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天益馆内里的防雷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就是集防雷设计研发、工程施工、检测、监测、预警预报等环节的闭环雷电防护实训体系。段云峰告诉记者,防雷技术专业的同学们平时要在这些缩小版的风力发电相机、古建筑、居民房等各种建筑模型上进行建筑物屋面接闪杆的安装,接闪带与引下线连接等相关技艺的学习和实训。
据了解,兼顾着科普、教学、研究、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天益馆自从建立以来,每年还以各种形式承担着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年参观人次可达余人。
牛肉面
牛肉面培训哪家强?
“一团面,拉几下,看着简单,自己上手一操作才知道有多难,今天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兰州牛肉拉面。”
5月21日一大早,来自全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金味德(甘肃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旗舰店,窗口内师傅将精心拉制出来的劲道十足的面下锅,翻滚几下,捞出,舀上高汤,抓一把蒜苗,放上牛肉粒,淋几勺精心熬制的辣椒油,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就做好了。
这里可不是一家简单的兰州牛肉拉面店,年1月25日,金味德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集团、兰州兴陇现代职业培训学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联合成立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商学院的成立,既是兰州牛肉拉面人才培训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解决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化发展高素质技管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标志着兰州牛肉拉面培训步入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国际化发展,兰州本土品牌牛肉拉面,先后出海,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埃及、马来西亚、阿联酋、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白俄罗斯等海外4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开店家。甘肃“一带一路”兰州牛肉拉面国际联盟企业国际市场拓展,需要高素质技管合一的管理人才。兰州牛肉面拉面的国际化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专业化培育。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与甘肃金味餐饮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搭建“一体系一平台”,“一体系”即构建兰州牛肉拉面高素质技管合一的管理人才培训体系,“一平台”即搭建兰州牛肉拉面人才培养、管理、输出服务平台,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从“培训、生产、经营、加盟、创业、就业、扶贫”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谋划布局,发展国际连锁、职业培训、人才输出交流、调味品生产、新产品研发等。
校企双方共建拉面技艺与经营管理专业,“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牛肉拉面企业与高校的优势,通过高校深厚的文化理论学习和企业身临其境的实战化学习、实习,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兰州牛肉拉面技管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解决牛肉拉面产业管理人员短缺、层次参差不齐等短板弱项。
校企双方不断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全面实施“双师型”、“双课堂”、“双证书”等措施,采用“体验式”课堂教学、现场实习、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方式全程育人。
下一步,学校将建设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规划建设多平方米的智慧餐厅,集中教学、实训实习、考核、实体经营为一体,助力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向更高层次和国际化快速发展。
士官生
我们的青春不一样
05:41左起分别为:郑良磊、韩铭浩、刘金鑫、沙航、张桐坤
他们从小怀揣军旅梦,心中满是爱国情。他们扎实训练,苦练技艺,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淬炼成钢,书写出绚烂、无悔的青春爱国篇章……
从军行初长成
年秋,郑良磊整装来到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原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想完成自己的当兵梦,而这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之一,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都有,兵种齐全,所以就选择在这里读书了。”
郑良磊就读的是海军18级应用气象技术专业,可当他褪去便装,如愿以偿穿上这身军装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满满的沮丧。
“每天要五点半起床,队列训练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军姿要练好几个小时,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那些梦想中充满热血的军旅生活变为枯燥的整理内务、苛刻的队列训练,这一切都让郑良磊很不适应,偷偷躲在被窝里抹泪是很多士官生在刚入学时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每天6:00起床;6:20出早操,至少三公里;7:40开饭;8:20上课;12:00所有人员集合开饭,饭前一首歌;1:00午休;14:00上课;16:30军事训练;18:00休息;19:20晚自习;21:40晚点名。这就是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今年大二的沙航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大一体能、军事训练比较集中,大二主要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包括气象知识,大气探测技术,机电维护维修,计算机等相关知识都会涉及到,基层部队所需要的各类技术,我们学院都有。”从刚进校园的青葱男孩,到如今已军姿挺拔的少年。沙航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别人不一样。
“士官生的校园生活更多体现的是严格的纪律与标准,这是练兵的必修课。虽然我们的大学生活有很多地方和大家不一样,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踢足球,打篮球,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加入军乐团。”沙航笑着说。
“豆腐块”里的“大道理”
来自17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火箭军刘金鑫以前是一名体育生,说起体能训练,他一点都不怕,可让他静下心来叠被子,却成了不小的挑战。
“当时抱着被子在宿舍楼道里,一修就是几个小时,我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平时在家父母给你说好话的时候,你会不耐烦,但在这里每天三四个小时对着被子,一直修、捏,反倒会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刘金鑫不禁感慨,是环境让自己迅速成长。“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在苛刻的环境里多锻炼锻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传承军旅梦接棒再出发
“我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在我们家族军旅史上写下了绿色的第一笔。”对于级大气探测技术专业的空军张桐坤来说,爷爷和叔叔两代人的军旅生涯,将从军报国这一信念深深根植于他的心间。
如果说,爷爷和叔叔将“军旅梦”的种子种在了张桐坤心间,那么“班长”权文玉则不断为这课幼小的种子浇水施肥。说是“班长”,其实在张桐坤看来,权文玉只是一名带自己的普通学长。在兰资环士官学院,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每一届新生都会由高年级学长,作为领路人担任他们的“班长”。
“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告诉我在这个地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准军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每当张桐坤提起这位可亲可敬的“班长”时总是充满了感情。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接受惩罚……在士官学院,大家笑称关系是“坑”出来的,共同承担、共同成长,不同的大学生活铸造了士官生之间别样的情感。比同学情谊更牢固,比战友情更亲切。
如今的张桐坤即将走出校园,真正步入军营,展开一段全新的军旅生活。曾经那个五彩斑斓的“军旅梦”在大学时光里,逐渐褪去华丽的外衣变得更加真实而富有生命力。
青春报国正当时
风华少年正逢时,激荡梦想任在肩。把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镌刻进自己生命年轮,是每一个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的无悔选择。更是18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陆军韩铭浩所奉行的人生准则。
以前作为播音主持方向的艺考生,韩铭浩觉得爱国就是当好党的喉舌,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千家万户。当他来到了这所学校,穿上军装时,他第一次对爱国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因为学校的选址是在当年兰州战役的主战场窦家山,所以每一次拉练就变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看到当年的一些历史资料,以及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都让我感觉到压在自己肩上的担子特别重。”
虽然从光鲜亮丽的镜头前转为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官生,可在韩铭浩看来,现在的他更加认识到当初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他不后悔选择了这条路,也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更不后悔选择这身军装,因为这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窦家山,一个布满红色基因的土地,在这片热土之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士官生们把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把个人理想志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努力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从而留下最为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就业率
98.88%
明天,采访团将走进
第三站——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想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