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市场 >> 宏微科技研究报告持续发力新能源领域,业绩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贺茂飞、吴姣晨)
一、深耕功率赛道的国内IGBT大厂
公司是一家拥有IGBT、FED芯片设计能力以及模组封装能力的功率器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模块、单管、芯片等,应用于工控、新能源、家电等领域,与台达、汇川、华为等客户合作。公司在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有较大突破,年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57.76%;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62%,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由于需要对新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叠加公司新产线陆续投产转固,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14%,有所承压。未来随着高毛利新能源领域营收占比的增长、自研芯片占比提高、规模化效应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
1.1十五年深耕,拥有自研芯片技术能力
宏微科技成立于年8月,是国内第一批IGBT公司,年9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从事以IGBT、FRED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模块和电源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百余种产品应用范围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设计市场主流IGBT和FRED芯片的能力,产品涵盖IGBT、FRED芯片及单管产品余种,IGBT、FRED、整流二极管及晶闸管等模块产品余种,电流范围从3A到0A,电压范围从60V到V,产品类型齐全。
营收构成结构稳定,模块制造为营收主要来源。各产品营收持续高增长,其中模块制造为营收主要来源。H1公司模块产品实现收入1.67亿元,营收占比为71.45%;单管产品收入万元,营收占比为19.73%;芯片产品收入万元,营收占比为3.65%,电源模组产品收入万元,营收占比为4.75%。
覆盖多领域优秀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主要客户群有台达集团、汇川技术、合康新能等多家变频器行业领军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客户群有盛弘股份、科士达、英可瑞等众多优秀企业。未来随着公司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有望进一步丰富。
1.2收入快速增长,利润率持续提高
营收、归母净利润持续提升。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21年CAGR分别为+25.85%、+.86%。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功率半导体持续高景气,受益于双碳政策叠加IGBT模块国产化替代的影响,公司收入利润高速增长。根据公司业绩快报,年公司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57.76%;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62%,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展望年,公司在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有较大突破,有望带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随着自研芯片比例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年公司毛利率为23.59%,净利润率为8.00%;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14%,净利润率为12.45%。从各产品毛利率来看,年公司芯片产品毛利率最高为31.53%;单管产品毛利率为27.02%;模块产品由于存在部分外购芯片,毛利率为21.71%。在模块产品内部,年FRED模块毛利率最高为36.62%;其次是整流二极管模块毛利率为27.76%;IGBT模块毛利率随着自研芯片占比提升而不断提升,从年的14.01%提升至年17.99%。短期,由于需要对新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叠加公司新产线陆续投产转固,所以年毛利率有所承压;长期看,随着公司自研芯片占比持续提高、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成本控制有效,期间费用率变化幅度较小。公司期间费用率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规模效应显现,-20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8.95%、19.86%、15.63%。年公司财务、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2%、4.22%、3.45%。公司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因此公司财务、销售费用保持稳定。受电源模组业务营收占比下滑影响,售后服务费用最近两年逐年降低。年公司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较上年度增长较大,主要系当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较快,销售人员对应绩效考核奖金相对较高所致。
公司盈利能力预期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选取斯达半导、士兰微、东微半导、华微电子、扬杰科技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士兰微、扬杰科技主营业务均涉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器件制造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与斯达半导相比,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以及经营模式相似度较高,但毛利率水平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公司模块业务产销规模较小尚未产生足够的规模效应、公司在高毛利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占比小、公司部分客户要求使用进口芯片导致模块成本相对较高。
1.3保持高研发投入,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20年,公司陆续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工业控制与风机高压芯片封装和模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课题和课题”、“国家02重大专项-V新型高压功率芯片工艺开发与产业化-课题”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宏微科技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年为6.94%,前三季度的研发支出为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为5.57%。
公司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是由一批长期在国内外从事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具有多种专项技术的科技专家组建的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均为从事电力电子器件行业20余载的高级技术人才,曾参加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十二五”IGBT芯片和模块科技攻关,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曾长期从事IGBT、VDMOS和FRED芯片的研究与科技攻关工作,有着丰富的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公司年共有研发人员85人,占员工总数的19.91%。公司已在IGBT、FRED等功率半导体芯片、单管和模块的设计、封装和测试等方面积累了众多优秀核心技术。其中芯片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微细沟槽栅、多层场阻断层、虚拟元胞、逆导集成结构等IGBT芯片设计及制造技术;软恢复结构、非均匀少子寿命控制技术等FRED芯片设计及制造技术。
IGBT芯片及封装模块在行业内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产品性能上匹配国外同规格产品,如公司FRED芯片能够实现极快的反向恢复时间,且保持恢复时超软的特性。凭借领先的芯片技术和先进的模块封装技术,公司在行业内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1.4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高,与客户深度绑定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高。公司董事长赵善麒先生持股17.79%,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董秘丁子文先生持股4.21%,为公司第八大股东;员工持股平台宏众咨询持股2.74%。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较高。对于半导体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根基。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高有助于和公司利益绑定,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汇川技术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为继续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汇川投资于年11月、年1月和年9月分别通过增资和股转系统协议转让等方式合计持有当时公司10.42%股份。为斩获大客户订单,公司主动与汇川协商降低持股比例。截至年底,汇川投资对公司持股比例已由10.42%降至3.41%。
二、需求高景气+缺芯背景下,迎国产化大机遇
IGBT下游应用高景气,据我们测算,年我国新能源车、充电桩、光伏领域IGBT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74、52.62、28.60亿元。由于我国功率平台打造起步较晚,IGBT行业高度集中于海外厂商,我国IGBT自给率于年仅为10%。随着缺芯、贸易摩擦等影响下,加之近年技术迭代有暂缓态势,国内与国际产品代际差距正在缩小,Yole预计,IGBT自给率有望于年达到40%,宏微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将充分受益。
2.1功率半导体细分板块多,IGBT最具发展前景
功率半导体是实现电能转换的核心器件。功率半导体能够对电压电流的运用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开关状态的变化,实现逆变、整流、变频等多种功能。根据Omdia数据,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预计年增长至亿美元,-24年CAGR达4.4%。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占全球比例约为40%,伴随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进口替代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至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可达亿美元。
功率半导体一般可以分为功率IC和功率分立器件两大类,其中功率分立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等产品,晶体管又可以分为IGBT、MOSFET和双极晶体管等;功率IC可分为DC/DC、AC/DC等。IGBT是由BJT和MOS组合而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近20年来各个领域对功率器件的电压和频率要求越来越严格,MOSFET和IGBT逐渐成为主流。多个IGBT可以集成为IGBT模块,更适应于于大电流和大电压的环境。
中国与全球IGBT下游市场分布有所不同,但新能源都是最主要市场之一。从全球来看,根据Yole数据,IGBT最大的下游市场分别为工控、家电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中国来看,IGBT最大的下游市场是能源汽车、家电和工控行业。虽然我国与全球IGBT市场下游结构与国际有所差别,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这些领域都是行业发展最大的催化剂。据Yole预测,新能源车和新能源发电-26年CAGR将分别达到+22.26%、+22.49%。
2.2新能源车、光伏高景气持续,拉动IGBT需求
2.2.1车规充电桩快速发展渗透,IGBT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车中使用最多的半导体器件。IGBT模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车载空调、充电桩等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根据英飞凌,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价值量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约5倍以上)。其中,IGBT约占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成本的37%,是电控系统中最核心的电子器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IGBT模块需求逐步扩大。在国际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据中汽协,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6.39%,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达到万辆。中汽协预测,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21.74%。
我国充电桩快速增长。根据IEA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持续上升,由年的18.43万台增长至年的.79万台,CAGR高达+47.98%。根据中国充电联盟,中国年底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81.10万台,占据全球充电桩数量一半以上。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年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这一数据已达到.3万台,同比增加45%。
直流快充充电桩发展带动IGBT市场增长。充电桩按充电方式可以分为交流和直流充电桩,交流桩可接入V居民用电而成为公共充电桩的主流,但其充电效率低,耗时长。而直流充电桩为动力电池充电,俗称快充,其会完成高功率下的交直流转换和变压。
尽管目前交流充电桩数量远大于直流充电桩数量,但对于公共充电桩来说,提升充电效率是用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