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机车 >> 电机车介绍 >> 电力电气轨道交通电力机车核心部件智能
1.实施智能制造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具有环保、低碳、节能、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集约用地等优势,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能耗过高等问题的最佳选择。当前,我国轨道交通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传统的制造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牵引系统用电机在制造、检测、装配等大部分工序自动化程度低,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缺少标准;制造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处于“局部的智能装备+部分设备联网+分离的信息系统”阶段,与智能制造的差距较大。
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仍有差距,需要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探索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在电机定转子铁芯叠装、电机定转子嵌线、联线焊接、线圈制造,总组装、喷涂等工序应用自动化技术,并通过信息化管控系统的定制化进行开发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有助于国内电机行业整体制造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突破。
2.产品生产和智能制造新模式的特点
2.1产品生产特点
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部件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有以下特点:
(1)生产周期长、工艺路线复杂、制造过程中部件生产繁多;
(2)计划变更频繁,对生产计划和调度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高;
(3)常出现设计和工艺变更;
(4)生产需求资源较多,涉及面广,多制造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复杂,关键设备和供应链对订单进度和产品交付周期影响较多。
2.2智能制造新模式特点
为满足以上生产特点,应探索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
(1)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智能装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等紧密联合起来,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制定可行的联合体工作方案,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柔性化的自动化叠装系统。电机自动化叠装系统将叠片、检测、整形、叠压、组装、焊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准时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根据生产ERP和物料供应指令快速调整制作工艺,适应不同产品的制造,实现柔性化生产。
(3)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在自动叠装系统、线圈自动化流水线、自动嵌线系统中,通过自动物料转运桁架、自动物料转运车、机器臂等,实现物料自动转运、上下料功能;设置工件缓存区,完工后自动送至下一工位,提高转运效率。
(4)智能化的诊断检测。在线圈自动化流水线设计中,增加线圈浸水智能化检测装置,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全方位无缝在线检测线圈状态,确保不漏检、不错检,简单、智能地解决故障。
(5)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对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物流管理、安全监控、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实现制造信息联网,查看各种异常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6)智能制造模式和标准相结合。以自动叠片系统为切入点,开展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验证,项目将形成关键核心部件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为其他部门和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
3.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实施内容
3.1建设电力机车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线
实施轨道交通用电机定转子铁芯叠装、电机定转子嵌线、联线焊接、线圈制造,总组装、喷涂等工序、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工位场地测绘、工艺布局规划、装备评估保养等,建设定转子铁芯叠装、电机线圈、风电铁芯生产线;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定制化开发、安装、调试、使用,实现电机自动化生产;通过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自动物流系统集成,实现智能化生产。
3.2建设电力机车智能组装产线
以电力机车制造核心工序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智能组网、传感器网络集群、远程无线传输等先进智能化技术,配合信息化管控系统,实现电力机车真空断路器、高压电压互感器、车顶电缆、高压接地开关和母线等高压电器设备关键部件的智能化装配,通过智能装配系统采集工装状态信息,提供装配计划、过程及结果指示,执行上位机装配工艺信息指令,引导装配人员完成装配逻辑过程,通过智能装配执行系统对总装各个工步进行控制,并实时在上位机进行目视化展示,实现装配过程中防呆防错,从而体现智能化装配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确保电力机车整机质量的可靠性。
3.3开发应用轨道交通装备及组装线智能物料配送和调度系统
以机车电机制造与整车组装车间为应用背景,对物料配送及调度系统进行研究和推广,实现物流智能化。研究串口同步的自主导航多传感器系统时间同步方法,实现多传感器系统采样高精度时间同步;研究基于可控平面约束的激光雷达摄像机直接标定方法,实现激光雷达和图像像素点的直接标定;研究激光雷达和立体图像对的像素级紧融合和松融合方法,实现激光雷达和立体视觉决策级融合障碍检测,提高导航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构建物料配送车辆调度多智能体系统,建立物料配送模型,在分析车辆调度作业流程基础上,建立基于多智能体强化物料配送车辆调度的工作流模型,支持物料配送车辆调度的有效运作,搭建智能体模型框架以及车辆调度各组成智能体结构体系,实现轨道交通核心装备制造及组装物料运输、调度及贮存的智能化。
3.4开发应用面向机车智能化装配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以实现全面信息化为前提,将现有各系统之间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通过统一平台高效地协同业务处理,实现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重点定制化开发面向智能化装配的信息化管控系统,一是完善和深化ERP系统在车间作业系统应用,实现关键部件生产及整机组装车间作业工序管理、无纸化领料、质量管控、工艺装备管理等模块的功能完善和开发;二是拟对关键部件生产及整机组装工艺CAPP系统进行升级及功能开发,并实现车间作业模块与ERP系统的数据对接;三是在关键作业工序中实施计算机辅助装配(CAA系统),通过对工序作业标准化进行软件编程,实现作业过程监控、安灯报警及可视化指导,实现关键部件生产及整机组装的智能制造。成都电机信息系统整体规划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电机信息系统整体规划架构图4.解决的重大问题
4.1解决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行业共性问题
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部件的产品结构复杂,使用环境恶劣;用户的个性化要求高,设计变更较频繁,生产周期紧;加之现有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落后,造成产品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通过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将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4.2解决人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的行业难题
传统的生产和物流管理多是手工模式,过分依赖个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干活考吼,工作靠走”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应用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可有效实现生产管理和物料管理的透明化。
4.3通过设备和工艺参数的自动化监测,实现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通过对制造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发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过程的数据实时监测和采集;建立健全产品配置管理、物料入库、过程制造、质量跟踪等总体制造平台,优化传统质量管理模式,高效收集、传递、共享、传递质量数据,提高产品产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4.4解决多种异构设备或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
通过搭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互联互通网络架构,以产品的工艺、制造和管理为主线,以车间MES为核心,通过多通信协议和接口,高效集成WMS、ERP系统,从而实现产品工艺、制造、检测、物流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串联,支持过程层的关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MES、ERP等进行信息交互、识别、监控、预警、决策、执行等,实行计划、采购、生产、管理等制造全流程信息化,将各类异构设备进行联网,实现系统集成和多源数据融合。
5.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5.1技术难点
(1)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小批量生产、单件式采购,个性化要求较多,标准化程度低。这样的生产模式造成订单处理、产品设计、排产调度、现场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均存在实施难度,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需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下的全流程智能化需求。
(2)工艺技术的不确定性。目前,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尚不完善、工艺布局不合理,导致实施过程中方案的调整变化多,成本不易管控。智能制造的实施需通过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完善工艺和作业模式标准,满足智能制造实施的基本要求。
(3)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各类管理工作相结合,建设合理的、先进性的信息处理平台,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但智能制造往往涉及到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集成与数据融合,建设一体化的信息处理平台,集成多源异构系统是实施智能制造的一个难点。
(4)面向制造的系统仿真技术。由于装备所需零配件较多、制作工艺复杂、装配要求高,需要通过仿真技术来模拟实际制造过程,验证方案可行性。通过仿真分析,发现缺陷并进行优化,减少成本的浪费,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仿真模型演练是个难点。
5.2主要创新点
(1)设计制造理念创新,具有原创性。由于需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目前行业内尚没有可借鉴参考的智能制造模式。本项目以轨道交通装备核心部件为目标产品,依据产品特性和生产组织模式,在行业内首次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具有高度的原创性。
(2)制造设备的应用创新。针对轨道交通用电机加工的特点,运用传感技术,在设备、工装、通道口设计应用传感装置,实现自动识别生产状态运行情况,保证每次作业都做到精确定位,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都比人工操作大幅提升。
(3)高度自动化、柔性化作业。根据生产作业系统的不同要求,自行完成工艺数据的调整,通过设备、工装的自行调整,满足多种产品的混线柔性化生产,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例如,作为电机扇形片的自动化叠压中最重要和最难以实现的一环,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配置自动化供片装置和自动化油压装置后,整个电机扇形片的叠压过程实现完全自动化。
6.结语
通过在轨道交通电机核心部件制造及整机组装过程中,研究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可有效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且可形成一套涵盖技术标准(规范)、经验成果等在内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国内电机生产制造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同时,也可扩展应用至涵盖新能源装备电机、风电配套装备等电机行业,有助于提升国内电机行业的整体智能制造水平。
作者:郭峰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年第2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